关于加强克旗水源和湿地保护的建议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10-01-31 Tag: 点击:

一、克旗水源及湿地现状

克旗是赤峰市重要的水源地和湿地区。河流湖泊众多,湿地面积广阔,地下水量丰富。全旗水资源总量9.71亿立方米,占赤峰市水资源总量的24.3%,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7.71亿立方米,为全赤峰市的23.5%,地下水资源总量5.86亿立方米,为全赤峰市的27.6%。全克旗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8条,其中西拉沐沦河在旗内流域面积12986.88平方公里,占全旗总面积的62.82%,多年平均径流量5.6亿立方米,占全旗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3.26%。以贡格尔河、锡林河为主要河流的内陆河,旗内流域面积7119.92平方公里,占全旗总面积的34.49%,多年平均径流量上1.47亿立方米,占全旗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8.29%。贡格尔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.7263亿立方米,是内蒙古第二大湖达里湖的主要补给水源。滦河水系在旗内流域面积576.2平方公里,占全旗总面积的2.79%,多年平均径流量0.4701亿立方米,是天津地区重要补给水源。全旗地下水主要蕴藏在西拉沐沦河流域,补给量为3.8115亿立方米,可开采量2.8983亿立方米;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补给量1.8936亿立方米,可开采量1.2318亿立方米;滦河流域地下水补给量0.1607亿立方米,可开采量0.1046亿立方米。

全旗湿地面积176.16万亩,其中河流型湿地121.9万亩,占全部湿地的69.2%,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、贡格尔河、亮子河、木石匣河流域;湖泊型湿地51.4万亩,占全部湿地的29.2%,主要分布在达里诺尔、岗更诺尔、多伦诺尔和将军泡子一代。沼泽型湿地2.86万亩,占全部湿地的1.6%,主要分布在贡格尔草原、坝上草原和南部漫甸台地。

二、加强水源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

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。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、经济和社会效益,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其主要作用有:

1.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“海绵”,具有调节洪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能力,在蓄水、调节河川径流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2.湿地具有提供基因库、维护生态天然系统的功能,是生物最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。

3.湿地在调节气候、减轻土壤侵蚀、降解环境污染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

4.湿地具有发展水利、渔业、自然观光、旅游、娱乐等方面的功能。

5.湿地是天然产品源,它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水源,还可以补充地下水,具有很高的生产力。

办理提案的具体建议:

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理念,把保护优先、生态恢复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,加强水源和湿地管护能力建设,建立起结构合理、功能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,把达里诺尔作为核心区建成生物多样性基因库,把西拉沐沦作为缓冲区建成生态功能恢复示范区,把坝上草原作为实验区建成生态旅游与循环经济发展区,使克旗的湿地成为“春走芳草地,夏绕碧荷池,秋赏芦花黄,冬观万鸟飞”的生态示范区。为实现上述目标,建议采取以下对策。

1.利用方式由直接利用向保护优先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转变。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长远利益出发,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,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湖泊湿地资源的行为,对涉及向湖泊湿地排污或影响水体环境质量的活动,以及建设项目占用天然湿地的,行政审批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批。同时,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培育、保护与合理利用,促进湿地周边乡镇经济的发展。

2.投入方式由地方政府单一投入向国家、自治区、市、旗与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转变。要加大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,积极争取国家对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的资助,逐步建立国家、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、多渠道湿地保护投入机制。旗财政落实配套资金加强湿地保护区(湿地公园)的机构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。

3.管理机构由单一部门向多部门组成的综合管理委员会转变。湿地保护是一个跨行业、跨部门、跨地区、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。应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,坚持和逐步完善综合协调、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,成立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湿地保护综合管理委员会,协调相关工作,做到人、财、物与职权到位。旗林业、环保等部门应启动建立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、湿地保护信息管理体系和宣传教育培训体系,开展湿地保护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建设。

4.保护职责由管理机构单一负责向社区共管模式转变。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工程,要积极探讨与实行社区共管的管理模式,与保护区周边的乡镇、场圃、村组联合起来,整合保护工作的人力、物力资源,使湿地保护成为周边地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,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。把湿地保护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,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。通过湖区岛屿恢复自然植被或营建生态林、浅滩和水体恢复挺水、沉水植被带等多项技术措施,在恢复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,为培育生态旅游景观资源,发展绿色经济,不断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条件。




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
发表评论
评论内容:不能超过250字,需审核,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。
用户名: 密码:
匿名?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