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华:履职亦如行医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15-12-09 Tag: 点击:

 

朱华简介
女,汉族,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政协委员,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委员。医学硕士,主任医师,教授,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,内蒙古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内蒙古自治区儿科学会主任委员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五届青年委员会委员,内蒙古自治区妇女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。从事儿科临床、教学、科研工作20余年,擅长心肌炎、先天性心脏病、川崎病的诊治。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内蒙古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,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奖,入选内蒙古自治区“草原英才”。

  

朱华(中)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查房



    “朱主任,您来看看我的孩子吧,又烧到39度了!”一位焦急的母亲哽咽着跑到医办来寻求帮助。

 

    “好的!你别急!我这就去!”


     这个深秋的周末清晨,一如往常,朱华早早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病房,换上了白大褂。她又要开始一天忙碌辛苦的工作。前一天晚上,她刚为抢救患儿彻夜无眠。


     自从大学毕业走进儿科病房,朱华踩着如此节奏,一干就是26年。


    “孩子的健康需要就是儿科学的努力方向。目前出现的‘儿科医生荒’,让加强儿科学建设迫在眉睫。”朱华说,以2014年为例,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、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内蒙古妇幼保健院等7家医院的儿科全年救治患儿都突破10万人次。


     进入秋冬接诊高峰季,各医院儿科门诊医生平均一天要诊治100多人次。儿科医生处于超强度、超负荷的工作状态,“招不来,留不住”,导致儿科医生匮乏,伴随“单独两孩”生育高峰的到来,儿科面临空前压力。为此,有着切身体会的朱华在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两会期间提交了《再次建议提高并落实儿科医生待遇》的提案,呼吁“相关部门督导医疗机构出台具体政策,提高儿科医生的劳务收入;同时加强儿科医生的人才培养,建立儿科人才培养长效机制”。

 

朱华(右二)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县进行义诊


    扎根热爱的医学业



    1965年,朱华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东麓的阿荣旗。父亲曾是一名军人,母亲是旗人民医院的中医。


    上学的时候,由于学校实行“半日制”,每天下午没课,小学生们都跟着家长泡单位,朱华每天也蹭着妈妈在医院“看病人”。“小华,你看看,我变漂亮了吗?”有中风面瘫的患者被妈妈治好了,欣喜地逗朱华。“咦!真的好看了呀!”听多了,看久了,朱华觉得医生这工作还真有趣。于是,高考填报志愿时,朱华毅然报了医科。


    1989年,朱华从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毕业,分配到包头铁路医院儿科。1993年,因急需儿科人才,朱华又被调到内蒙古人民医院儿科。1999年,她进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读研深造。此时,她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儿科心肌炎、先天性心脏病、川崎病的诊治。


    “治病救人,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病,首先面对的是人。穿上白大褂,你就要为病人解决身体上的病症和思想上的痛苦。医药行业很早就有‘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’的古训。所以,医生更需要至善至上的内心修炼。”朱华坦言,这一点,妈妈的言传身教对自己影响很大。在朱华的记忆里,“妈妈总是微笑面对所有的病人,‘文革’期间,她也经常顶着压力救治那些挨打受了伤的人。”

 

    有家训,亦有良师。2010年,朱华曾在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等做了3个月的访问学者,台湾的儿科心血管权威黄碧桃教授是她的导师。“除了业务上的提高,他在做医生的准则上也对我很有启发。他从不把负面情绪带入工作,病人看到的总是他那张温和的笑脸。最让我感动的是他虽德高望重,但仍兢兢业业。出门诊时的中午,他只给自己留十几分钟吃盒饭的时间,而且几十年如一日。”朱华将其作为榜样,多年来,除了出差,她每个周末都在医院度过。多年的坚持和积累,让朱华的医术日益精湛。



     与成年患者不同,给儿童看病,需要医生有更多的耐心。每次,朱华都是左手打着响指逗孩子,右手做检查。出门诊一天,100多个孩子看下来,她的左手指头经常是肿胀酸痛的。


     2013年以前,内蒙古地区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尚是空白。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、出疹性疾病,是婴幼儿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。该病在亚裔儿童中发病率最高。为此,2013年,朱华带领课题组承担了自治区科技厅攻关应用项目“内蒙古地区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”。项目需要对内蒙古二级以上医院做全面调查,查阅病历,整理出10年间内蒙古地区597名川崎病患儿全部的临床资料,并进行统计学处理。通过几年的研究,朱华如今信心满满:“我们正在扩大样本研究数量,注重对蒙古族患儿的研究。我们希望能做到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措施,为内蒙古未来人群规避川崎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。”

 

     朱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颇丰。她主持的课题《内蒙古地区病毒性心肌炎CoXB病毒分型检测及其相关性》、《小儿病毒性脑炎与心肌酶谱变化的相关性研究》曾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。《BTNL2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易感性及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》、《CASP3基因及BTNL2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易感性及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》也已经结题或正在进行数据整理。



     谈到研究的目标时,朱华说:“我们不像一些大城市那样拥有领先的医疗、科研资源,所以需要做好区域化的研究,立足本地实际,脚踏实地做工作,使我们医疗的行业标准、规范和行为别落得太多。”



    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权益



    2010年12月,《人民政协报》刊登了一则消息———《九三学社成员建议对婴幼儿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》,内容是“针对婴幼儿没有医保,一些家长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,导致患儿病情延误并加重的现状,九三学社成员朱华日前建议,国家应制定政策对婴幼儿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。”

 

    以党派成员的身份提建议,是因为2005年朱华加入九三学社,2010年成为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支社主任委员。这则消息刊发后,时任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主委刘新乐拿报纸给朱华看。当时,朱华心头一热,她清楚,自己这条建议受关注,是因为这个问题普遍存在。

 

     细心的朱华在接诊时发现,医院住院的婴幼儿中,70%~80%没有任何医保,一些家长常常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治疗。为此,朱华以提案形式反映了这一问题。“这个提案得到相关部门重视。目前,我们自治区新农合已经在落实‘新生儿随母亲参合’这样的便民惠民政策,城镇居民医保也在推行为新生儿提前投保,使每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从出生就享有医疗保险,保证需要时能得到及时救助。”事后,朱华由衷感到欣慰,自己通过建言献策,为家乡的孩子们争取到了权益。

 

     这次履职经历让朱华深受鼓舞,之后,她不仅通过提案提建议,还积极协调慈善机构到自治区义诊。先后协调了北京成龙慈善基金救助农村牧区贫困大病住院儿童,推动九三学社“亮康行动”为自治区农牧民贫困群众治疗白内障。


     朱华清晰地记得,在九三学社开展的“亮康行动”中,眼科医生为呼伦贝尔一位80多岁的鄂伦春族老人治好了白内障。老人拆下绷带后,重复地说着一句话:“感谢共产党!感谢社会主义!”朱华当时也很激动,她说,“这也是对我们义诊的肯定。”



     2013年,朱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政协委员。“政协委员这个身份让我有了更多的话语权,我要多说一些有用的话。”从那时起,朱华经常从工作中寻找问题并进行建言献策。



     “我区白血病患儿医疗救助实施程序繁琐,影响患病儿童及时治疗。补助太少,很多家庭负债累累。慈善机构的介入也比较少,不能完全弥补缺口。对儿童白血病的大病救助远远不能满足患儿需求。”



     对此,朱华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实际情况,在2014年提交了《关于进一步落实儿童白血病的大病救治的建议》。提案建议:儿童白血病救治应简化审批流程;针对错过新农合缴费时限的患儿,建立特事特办特批制度;增加白血病种的住院报销额度,降低白血病患儿新农合报销起付线。



     提案交办后不久,自治区民政厅给出答复,着手研究并吸纳了部分建议,于当年制定出台并实施了《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务院(社会救助暂行办法)的实施意见》和《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开展“救急难”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》,在政策层面统筹城市和农村牧区,将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落到实处,开创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。今年10月13日,《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救助办法》颁布实施,大病医疗救助得到了政策保障。



     行医问诊中的履职有心人



     “下基层,跑调研,写提案……许多人这么形容政协委员的履职工作。具体到个人,可以说‘各有各的难处’。我的难处是没有时间。”朱华把时间都留给病人了,“下基层,跑调研”的时间就少了。不过,说起履职,朱华有自己的一些心得,她说,“履职就和行医一样,要多问多看多请教。行医问诊本身就是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履职也是一样。在日常的工作中,只要多留意,一样能发现问题。”


     朱华在义诊和学术交流时发现,医院使用的一次性PVC输液器包装说明书中标明对老年、新生儿等高危人群存在安全隐患,但是一些医院仍在使用这种输液器。为此,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,朱华提交了《警惕一次性PVC输液器对高风险人群的可能毒性》的提案。



     为保证提案所提问题准确客观,朱华当时把提案初稿拿给医院的同事和相关专家看,请他们提意见。在参考了大家建议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后,朱华在最终提交的提案中,将建议部分的表述改为“加强对输液器使用和静脉用药的监管;将精密过滤输液器纳入医保范畴,控制PVC输液器在高风险人群中的使用……”由于提案表述准确,甫一提出,自治区政协便以社情民意专报的形式上报。



     为使履职建言有的放矢,朱华经常利用“业余时间”搞调研。2013年12月底前,她在工作之余,对内蒙古69个旗县级人民医院不同年龄段医生编制情况进行过问卷调查。调查数据显示:一些旗县医院无编制医生比例偏高,中青年尤为突出;县级医院中青年医生和临床经验丰富有编制的医生流失严重;县级医院年轻医生医师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偏低;同时,在城市大中型综合公立医院的“虹吸”效应下,旗县医院急诊科、儿科、内科、产科等科室医生短缺。



     基层医院存在的这些问题,使朱华很焦虑,她希望能从政策扶持等方面逐步解决基层医院的难题。“首先要转变旗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编制管理方式,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。其次,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体系,切实控制城市大医院对县级人才的‘掠夺’。再次,建立医学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培训指导专项资金,并纳入当地财政预算,帮扶中青年医生尽快获得医师执业资格,依法行医。”


     由于问题准、建议实,近5年,朱华先后有9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政协、九三学社中央重视,一些建议被有关部门吸收采纳。说到今后的履职工作时,朱华说要“一步步积累,一点点促进”。


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
发表评论
评论内容:不能超过250字,需审核,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。
用户名: 密码:
匿名?
注册
栏目列表